汇佳 & 华晟的校企共生发展案例
汇佳 & 华晟人工智能工程师学院自成立以来,秉持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的发展理念,积极探索创新,在人才培育、资源共享、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等多个维度取得了较好成效,为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了力量。
一、人才培育:精准定位,协同育人
(一)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
学院立足京津冀人工智能以及 5G 信息相关产业优势,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。深入调研产业需求,将企业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规范融入教学内容,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。例如,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,根据企业对算法开发、数据分析等岗位的技能要求,增设了机器学习实战、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等课程,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行业核心技能。
(二)“校企师资立方体” 教学模式
构建 “校企师资立方体”,打造高水平 “双师型” 教师队伍。行业专家定期举办工程实践讲座,分享前沿技术与项目经验,并与学校骨干教师合作攻关项目难题。企业工程师与校方学科带头人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体系设计,优化核心课程,如在物联网技术课程中,企业工程师将实际项目中的物联网系统搭建案例融入教学,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。学校教师负责理论教学,保障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。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接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,又能深入了解企业实际运作和项目实施流程。
(三)“职业化” 培养与实习就业保障
学生入学即接受企业工程师的 “职业化” 培养,在校期间专业核心课由企业工程师传授真实项目经验,让学生真实体验企业职业要求。学院以 “职业人”“双证书” 培养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社会竞争能力,鼓励学生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,同时,华晟经世依托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资源,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就业岗位,实习就业资源按照学生和企业 1:3 的比例提供,一些学生在实习期间即被企业预定,实现学习与就业无缝对接。例如,多名毕业生进入烽火科技、北京地铁、中通信息等知名 ICT 企业实习与就业,从事人工智能算法测试、通信系统运维等工作,受到企业高度认可。
二、资源共享:整合优势,互利共赢
(一)校内实训基地共建
校企共同投入专项资金建设 1200 余平米的校内实训基地,配套建设了人工智能实训室、仿真软件实训室、物联网实训室、数字媒体实训室、通信工程实训室等。企业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,学校提供场地和基础配套设施,双方共同管理和维护实训基地。例如,在人工智能实训室中,配备了高性能的计算设备和专业的人工智能开发软件,企业工程师利用这些设备指导学生进行机器学习模型训练、图像识别项目实践等,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拥有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相似的实训条件。
(二)校外实习实训资源共享
华晟经世凭借其广泛的产业资源,为学院提供了丰富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,如 “华晟教育数字技术研究院” 等。学生在这些校外基地能够参与真实的企业项目,接触行业最新技术和业务流程,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。同时,学校教师也可到企业挂职锻炼,了解行业发展动态,将实践经验带回课堂,反哺教学。例如,在与中国电信的合作中,学生参与到 5G 网络优化项目实习,教师则参与企业的技术研讨与培训,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资源上的双向流动与共享。
(三)教学资源开发共享
校企双方以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为导向,以典型项目为载体,开发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资源。利用华晟智慧学习平台,整合课程视频、项目案例、在线测试等资源,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,让学习变得更简单。同时,企业将内部培训资料、技术文档等转化为教学资源,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。例如,在通信工程课程中,企业提供的实际通信工程项目案例资料,被编写成教学案例,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真实案例,更好地理解了通信工程的实际应用。
三、技术创新:产学研结合,推动进步
(一)基于项目的教学与研发结合
学院在教学过程中,注重将教学与企业实际项目研发相结合。学生在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,参与企业的人工智能、通信技术等相关项目研发。例如,在智能安防项目中,学生运用所学的人工智能技术,参与视频图像识别算法的优化与应用开发,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,还为企业项目的推进贡献了力量。通过这种方式,实现了教学过程与技术研发的有机融合,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(二)校企联合技术攻关
针对行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,华晟经世企业联合石家庄学院、等合作院校、北京汇佳职业学院专业教师协同参与开展技术攻关。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研发团队,发挥各自优势,共同开展科研项目。
(三)参与行业标准制定
华晟经世凭借在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领域的专业建设优势,协同学院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工作。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参与行业协会组织的标准制定研讨会,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提供专业建议。例如,在通信类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制定过程中,学院提出了基于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,被部分纳入行业标准,为规范行业人才培养和评价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(四)社区科普与教育推广
学院积极开展社区科普与教育推广活动,普及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知识。组织师生走进社区,举办科普讲座、科技展览等活动,向社区居民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,如智能家居、智能医疗等,提高公众对新兴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。同时,为中小学生开展科技兴趣培养课程,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,为未来科技人才培养奠定基础。
汇佳 & 华晟人工智能工程师学院通过在人才培育、资源共享、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,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模式,取得了较好的成效,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撑,也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学院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,不断提升综合实力,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、推动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