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程师学院特高项目

汇佳 & 华晟人工智能工程师学院课程思政案例

新闻时间:2025-06-09

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华晟人工智能工程师学院(以下简称“工程师学院”),契合北京市特色高水平实训基地(工程师学院)建设要求,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以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群为依托,深化校企合作,积极探索德技并修协同育人模式,精心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,在实践教学中深度融入工匠精神、劳动精神、职业道德、职业规范等思政元素。通过构建体系、多维度融入思政元素,实现德技并修协同育人。

图片1.jpg

一、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,明确育人方向

工程师学院联合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晟经世”),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,梳理各专业课程体系,分析各专业中各课程思政育人点,构建起“基础课程为基石、专业课程为主体、实践课程为拓展”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。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;专业课程聚焦专业伦理与创新精神;实践课程强化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,确保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。

图片2.jpg

二、校企协同,多维度融入思政元素

(一)项目实践中培育工匠精神

与合作企业华晟经世共同开发“真实”项目,并将项目引入实践教学。例如:在深度学习应用开发项目中,企业工程师与学院教师组成教学团队,带领学生参与从需求分析到项目完成的全流程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工程师以自身丰富经验和严谨态度,向学生展示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,引导学生在反复调试代码、优化算法的过程中,领悟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。同时,设立项目质量考核标准,要求学生以工匠标准完成每一个环节,培养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。

图片3.jpg

(二)劳动实践中厚植劳动精神

校企共同搭建劳动实践平台,开展多样化劳动实践活动。在企业推荐实习公司的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中心,学生参与海量数据的标注与清洗工作。企业通过培训让学生了解数据标注对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重要性,引导学生认识到看似枯燥的劳动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。在实践过程中,学生克服数据量大、标注要求高的困难,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,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,厚植热爱劳动、辛勤劳动的劳动精神。

(三)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的沉浸式培养

邀请企业工程师,为学生开展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专题培训,结合人工智能行业常见案例,讲解数据隐私保护、算法公平性等职业规范要求和道德准则。在企业实习环节,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,参与项目保密协议签订,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强化职业规范意识。同时,通过企业导师言传身教,让学生深刻理解诚信、责任等职业道德内涵,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。

图片4.jpg

三、实施成效与经验总结

通过校企合作落实课程思政,学生在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,思想道德素养显著提高。学生在参与项目中展现出更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,对职业发展有更清晰的规划。未来,工程师学院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,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,探索更多创新育人方式,为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为特色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持续注入活力。